走近湿地——虎年伊始桂林会仙之旅
2010年2月28日
春节过后,单位的节假还有几天。于是专程去了位于广西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县南部的会仙湖。
一、会仙湖素描
会仙湖因位于临桂县会仙镇境内而得其名,其实当地人更乐于称其为“睦洞湖”——理由是会仙镇有个睦洞村,而睦洞湖主要位于睦洞村辖地。
睦洞湖以东属于漓江水系,而以西属于柳江水系。睦洞湖位于两江之间相对低洼、开阔之地。唐朝之时,为发展水运,开通了桂柳运河;而古桂柳运河即位于睦洞湖所在,并为睦洞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若从周边进入睦洞湖中心,都要乘船经桂柳运河才可到达。
睦洞湖湖面面积约2000余亩,由1000个大大小小的塘叉组成。常水位时湖面与周边阡陌、村庄及鱼塘相互交织,形成湖水包围村庄、农田包围水面的景色;洪涝时节,洪水会淹没农田、鱼塘,形成天连水、水连天,村庄宛如瀚海孤帆的景色。故而,这里也有“南方的水泊梁山”的称呼,特别是一座高近百米的孤峰屹立于湖水中心,更有了水泊梁山的味道。
睦洞孤峰,当地人给它以一个很响亮的名称——龙山。称其“龙山”的当之无愧的理由是:该孤峰半山腰上,有几块巨石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叠置成惟妙惟肖的“龙头”的形状——那鼻子、那嘴、那头和那眼睛,都与国人绘画、舞龙中的“龙”十分相近。龙山是会仙湖景区的最佳观景位置。站在龙山之顶,可以四处远眺被周围丛山围绕的睦洞湖、桂柳运河以及周围的村庄、农田。赶上天公作美的时候,清晨、傍晚、雨后,会仙湿地可以展示给人们以惊人之美(网络上可以搜寻到游人上载的不错的照片)。
二、会仙湖“四害”
会仙湖是我国西南石灰岩地区喀斯特地貌类型区的典型湿地代表,但目前随着周边社会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被蚕食、污染、破坏的危境。尽管按照网络报导,近年来当地政府已经采取了系列治湖措施,但此行仍然明显感到,会仙湿地还面临着“四害”的困扰甚或威胁。
一是水体污染问题。由于会仙湖位于远离城市的农村,在会仙湖靠近村庄、农田的地段,可以看到随处倾倒的生活垃圾,有些甚至直接倾倒在水体之中;有的地方还将农业生产废弃物,比如用完的剧毒杀虫剂瓶、除草剂瓶等直接丢弃至湖中或与湖体连通的水渠、河道之中。
二是富营养化问题。由于向湖体倾倒生活垃圾或者农田中未被庄稼吸收利用的化肥残留,随径流进入湖水,使部分水体中氮、磷等营养成分含量过高,导致水体中,特别是静止水域,大量孳生以水葫芦为代表的水生植物,不但破坏湿地景观,更严重的是逐渐将水域淤塞,甚至退化成陆。
三是生物入侵问题。生物入侵主要反映在水葫芦和福寿螺的孳生、蔓延。水葫芦由于受特定生境条件限制,主要集中在静止或流动性较差的水域;而福寿螺则可在从村中乘船开始,沿桂柳运河河道一直到湖中心的龙山,沿程均可在裸露的植物根系或者靠近水面的植物枝叶上见到大量福寿螺卵。据当地村民介绍,近几年地方政府在定期清理水葫芦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但治理福寿螺方面依然还属于空白。
四是非法捕鱼问题。村民介绍,以前会仙湖湿地内鱼类等水产比较丰富。但现在湖中仅能见到长不足半匝的小鱼甚至鱼苗。主要原因一方面当地沿湖村民有非法利用电鱼设备捕鱼的,更多的是利用“地龙”网进行捕鱼。地龙网眼很小,几乎所有误入地龙的鱼虾都逃不掉被捕捉并最终摆上餐桌或者被作鸡鸭动物性鲜食饲料的命运。据村民介绍,地龙捕鱼之如此猖獗,主要是渔政管理难以到位的缘故。
另外的“困扰”是从网上报导获知,会仙湖湿地面积在周边村庄“围垦”当中不断缩小。不过,此行只是走马观花看到的问题,“围垦”之事不属于本次之行看到的问题。